「110 年專利布局與產業分析推廣服務案」之研究成果
本中心於110年11月5日的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頒獎典禮上,針對「智慧電網」及「電動輔助自行車」技術領域發表專利分析報告,藉此掌握重點廠商之智財布局。
電動輔助自行車之智能輔助動力技術專利趨勢分析
前言
自行車工業在臺灣,從1950年代經由政府政策性扶植,歷經60、70年代的經濟發展與能源危機,臺灣的自行車產業蓬勃發展,並於80年代超越日本成為最大自行車外銷國,使臺灣享有自行車王國之稱號,也因為自行車產業的高度發展,不只讓臺灣的自行車產業鏈在臺灣中部具有更集中的群聚部落以短鏈生產,其中有著名的自行車製造商GIANT、MERIDA、愛地雅、功學社,零件供應商則有全球龍頭鏈條製造集團桂盟、碳纖維車架製造商拓凱、煞車器組製造商利奇、自黏與轉寫貼標製造商政伸、傳動零件製造商日馳,甚至在2003年,美利達、巨大與零件供應商集合組成A-TEAM,使上下游供應鏈更緊密,同時,由經濟部所主導的中心衛星工廠制,將臺灣自行車產業分為五大體系,讓零配件可以跨體系互補,更使得自行車產業在臺灣具有更緊密的產業聚落。
而在經歷過多次的科技革新、能源危機與環保意識的興起,自行車產業亦跟隨著潮流產生改變,特別是電池技術、微控制器技術、驅動馬達、驅動電路設計、向量控制技術與感測器製造技術的進步,再搭上動力車輛E化的潮流,電動輔助自行車遂是誕生。
智慧電網資料應用趨勢分析
目前世界各國正面臨能源短缺的問題,發展再生能源(綠能)是國際趨勢,也是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政策的重要目標。由於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屬於間歇性的再生能源,易受季節氣候影響,發電較不穩定,加上目前傳統電網已無法滿足再生能源發展需求,為降低間歇性發電之衝擊,增強電網韌性,滿足能源政策發展需求,建置與開發「智慧電網」有其重要性。
智慧電網(Smart Grid)不但是帶動能源轉型重要的驅動力,更是帶領產業轉型與新商業模式發展的關鍵基礎。與傳統電網相較,智慧電網的不同之處在於導入各種資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將電網資訊數位化、可視化,並對其中資訊透過人工智慧、大數據加以整合分析,達到電力資源的最佳配置。在此同時,智慧化也成為各國的重點能源政策,在這兩大趨勢之下,電網架構將產生重大的變革,穩定電力供應、即時調節與智慧化兼具的電網系統,才能因應新世代的能源需求。
在資通訊技術的成熟下,現今智慧電網的發展已成為一種國際趨勢,要在這項全新數位化科技趨勢中暢行無阻,各國的經驗與策略,都值得我國未來持續推動智慧電網發展之借鏡與參考;建構新世代智慧電網系統體系,電網數據的資料擷取只是智慧化的初步階段,後續的數據分析才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因此,如何透過專利分析智電網應用技術發展,追蹤產業推動的多元新應用,國內外專利布局差異,將是本報告所關注的議題。綜合上所述,本報告將以「智慧電網資料應用趨勢分析」為主題,提供智慧電網相關之專利技術探勘與專利布局建議,以期能了解各國以及我國發展趨勢與產業應用需求,進而針對智慧電網相關技術進行研發方向擬定、整體技術發展規劃建議,提供相關競爭廠商布局概況與未來研究方向建議之參考,以利搶攻智慧電網新藍海商機。